WORKWHOWORNWORD

藝評楊文絜 | 曾慶強作品

曾慶強 (Rexy Tseng) 畢業於卡內基梅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藝術系,並先後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多媒體設計研究所與英國牛津大學 (University of Oxford) 藝術研究所修習,參展足跡遍佈歐、美、亞洲各地。他擅長使用動力機械與平面藝術表現情感的交互關係與人生體悟。作品中略顯無奈的黑色幽默,加之風格的超現實與象徵性圖像語彙之使用,饒富趣味性。

Rexy Tseng, "Fresh Lawn," 2018

Rexy Tseng, "Fresher Lawn," 2018

以本次參展的壓克力作品為例,「Fresh Lawn」、「Fresher Lawn」、「Castration」系列中可以看見韻味妙如巴爾蒂斯 (Balthus) 慵懶的少女、大衛.霍克尼 (David Hockney) 蔚藍泳池的鮮嫩色彩、亨利.盧梭 (Henri Rousseau) 野獸的人性化,經藝術家含菁咀華後,精巧隱晦地鋪展成對於美國夢的質疑。

Balthus, "The Living Room," 1942

David Hockney, "Peter Getting Out of Nick's Pool," 1966

裝置作品「Above a King, Beneath a Thing」中貌如人腿造型的金屬物件踩於滾輪之上,透過電力以及繩子牽引,無盡地繞行繩索指向的圓心,如被迫永世勞動的薛西佛斯。無論我們從「人體與工具」,或是從「金屬物件再製肉體」的角度觀看,都可見著其中無機體與有機體合成的理念。曾慶強不諱言地表示此部分受到菲利普・加斯頓 (Philip Guston) 啟發。在曾慶強的作品中,「結合」已非加斯頓畫筆下結成塊狀形體的形象融合,而是以熟悉物轉換成非常理材質之表現,是異質材的融合。

Rexy Tseng, "Above a King, Beneath a Thing," 2020

Philip Guston, "Monument," 1976

曾慶強常使用造型不複雜、互動亦直觀可辨的物件組織成作品。畫面構成簡單,不過各物件角色作用都極強,肩負著龐大但不難理解的寓意。

裝置作品中,機械作為工具本該有省時費力,或者省力費時的特性。然而藝術家手下的機械卻週而復始地作無用之功,失去「機械」此一概念誕於世上原初應有的本份。平面作品中,將日常行為框架在特定場景內,或將人物轉為動物,忽然一切都變得具有不可理喻的微妙感。如此安排為精心設計地成就藝術家、觀者與社會之對話——他試圖藉由視覺衝擊引發觀者打破思考慣性,使人反思日常中所謂合理之處。

Rexy Tseng, "Meet Apart," 2010

曾慶強於今年 (2020) 通過臺北美術獎複選,亦同時獲得臺北藝博 MIT 新人之肯定。除獎項保證外,其對於藝術史、文學、神話的內化,及樂於使用「轉化」來製造畫面故事性的手法,在在展現出底氣十足的豐沛創作能量與謀略,攘袂引領其未來發展。

- 楊文絜